九十九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
國文考科試題分析〈參考蕭新玉老師〉
【總體分析】
指定科目考試國文科乃針對大學選才取向需要具備特定或特殊語文學習成就和潛能之校系而設計。大考中心所擬定的「指定科目考試國文科測驗目標」,共有五大項二十一小項。首先先以表格的方式對照本次試題與測驗目標的相對性:
一、語言文字之理解與分析
測驗目標 試題題號
1-1 能理解、辨析古今語法、語義等之特徵與差異 3,4,5,11,22
1-2 能理解、辨析古今作品中關鍵文句之意涵 6,7,23
1-3 能理解、辨析、評判作者之論點與作品之旨意 6,7,8,9,10,12,13,14,15,16,17,18,19,20,24
1-4 能理解、辨析古今作品主題與支持性細節之對應關係 10,12,13,14,15,16,17,18,21
1-5 能理解、辨析古今作品之形式結構與意義內涵之對應關係 3,5,10,12,14,15,23
二、語文資訊之評判與應用能力
測驗目標 試題題號
2-1 能結合生活經驗或相關知識,評判作者觀點與作品的內涵 3,6,8,11,13,14,15,16,18,19,20,24
2-2 能評判不同媒材中應用性文字之精確度與合宜性
2-3 能運用各種媒材與相關資料,適切而有效的輔助閱讀與寫作 非選擇題一、二
2-4 能因應不同目的與作品性質,建構出適切的閱讀、寫作策略及內涵 非選擇題一、二
2-5 能透過閱讀與寫作歷程,發展出分類原則,系統性組織、建構語文資訊 非選擇題一、二
三、文學之想像與鑑賞能力
測驗目標 試題題號
3-1 能鑑賞文學性作品之優劣,並發揮創造性之想像,豐富心靈視野 10,12,14,15,18
3-2 能透過作品之意象、情節等構成要素以及象徵、隱喻等文學筆法,體會其言外之意,並品評其審美價值 10,14,15,18,非選擇題一
3-3 能鑑賞古今不同文體之文體特徵與文學風格 21
3-4 能鑑賞、比較相同或不同作家、作品之特色與風格 21
3-5 能感知、體悟文學史上文學體式、重要流派之發展、流變及其對現代之影響 非選擇題一
四、文化之體悟與創造能力
測驗目標 試題題號
4-1 能體悟重要學術思想之內涵與影響 8
4-2 能體悟中國文化史之發展、流變及其對現代之影響,並具文化創發之能力 非選擇題一
4-3 能適切連結、體悟、建構科技與人文、知識與價值、傳統與現代之關係
五、語文內涵與生命經驗之思考與統貫能力
測驗目標 試題題號
5-1 將相關知識與生活經驗一併帶至閱讀與寫作行為中,以提昇閱讀與寫作進境 非選擇題一、二
5-2 能透過閱讀與寫作經驗,思考、體會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人所共同關心的問題 非選擇題一、二
5-3 能將古今語文內涵與自我生命經驗兩相融攝,適切結合知識與生活、學理與實用、理性與感性,形塑自我的人格生命 非選擇題二
不過若依此分析,實在令人有摸不著頭緒的感覺。為了配合實際需要,也為了便於參考,以下將「測驗目標」,改用大家所熟悉的用語,將測驗內容和命題取材二方面的分布情況,列表於後:
一、測驗內容分布(內容複雜的題目橫跨二類或三類以上)
類別 題號
字音 1
字形 2
詞義 3,4
文意、句意 5,6,8
篇旨
語法 22
修辭
應用文(題辭、對聯、書信用語) 11
閱讀理解 文言 5,8,9,10,16,17,20,21,23,24
白話 3,6,7,12,13,14,15,18,19,非選擇題一
文化知識 6,8,11,非選擇題一
學術思想 8
寫作 非選擇題一、二
二、命題取材分布
類別 題號
文言散文 4,8,9,16,17,20,22,23,24
古典詩詞曲 5,10,21
古典小說 4,24
古典戲曲
中國文化教材 8,23
應用文 11,
現代散文、現代詩 3,6,7,12,13,18,19
翻譯小說 14,15
此外,以下將就本次試題做細部分析:
1. 就文言和白話的比例而言,今年呈現的是29:26,比例大致均衡。
2. 能符合指考的測驗目標,除基本題型外,測驗題部分,偏重閱讀理解,約佔四十五分。但缺少修辭、文章章旨等相關試題。
3. 就試題的難度易而言,本次試題應屬於中間偏難。但具鑑別度。
4. 在出題方向上,側重核心課文,四十篇文言選文中,有廿三篇入題,包括〈師說〉、〈始得西山宴遊記〉、〈醉翁亭記〉、〈台灣通史序〉、〈指喻〉、〈左忠毅公逸事〉、〈燭之武退秦師〉、〈晚遊六橋待月記〉、〈項脊軒志〉、〈岳陽樓記〉、〈勞山道士〉、〈赤壁賦〉、〈訓儉示康〉、〈諫逐客書〉、〈過秦論〉、〈桃花源記〉、〈出師表〉、〈北投硫穴記〉、〈典論論文〉、〈虯髯客傳〉、〈鴻門宴〉、〈馮諼客孟嘗君〉、〈上樞密韓太尉書〉,可見命題者能回歸九五課綱精神。其中單選2分、多重12分,幾佔整份試題的四分之一。
5. 韻文的部分側種詞曲,分別是第5、10、21題,現代詩有一題,近體詩則考杜甫的詩學主張,如第6題。
6. 白話選材也十分豐富,古今中外作家都有文本入題,包括紀昀、王世貞、朱自清、郭強生、琦君、陳列、向陽、林文月、簡媜、齊邦媛、黃仁宇、蔣勳、詹姆斯.喬伊斯,甚至出現大陸小說家史鐵生的作品,多樣的選材,挑戰學生的閱讀功力。
7. 文學評論與分析鑑賞也成為本次試題中成為熱門考點,包括第6、7、10、12、14、15題,還有非選擇題第一題,這麼多的分量也是歷來試題中少見的現象。
8. 第16、17題題組,是從文言筆記中取材,既考學生的閱讀能力、物理常識,也考學生辨識圖像的能力,是一種別出心裁的命題方式。
9. 非選擇題的配分,今年與去年不同,非選第1題由去年簡答9分增加為文章解讀18分,作文則由去年36分降為27分。
10. 往年在非選擇題的第一題多以四十篇選文來命題,如96年李斯〈諫逐客書〉、97年《史記.項羽本記》、98年《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今年則改以白話文〈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來檢測學生解讀與分析的能力,並須結合四十篇選文中的〈漁父〉,命題用心,頗具巧思。
11. 本次的長篇作文以「應變」為題,在內容上與98年學測的「逆境」一題似乎有重疊之處,因為當年的考題也是要考生自述自己曾經遭遇到什麼樣的逆境、如何面對逆境,克服逆境,所以學生若作過相關練習,應該就能駕輕就熟。
然若就這份試題未臻理想之處,或可有以下的情況再加以審慎思量:
1. 第12題:備選答案(B)以車夫一個晚上的載客經歷為故事主線,敘述不夠精準、周全。
2. 第19題:題目第二段第二行「可是就從來沒有人敢在他面前那怕是提到其中的一丁點!」文句不太通順。建議日後對於選材宜適度改寫。
3. 第20題:該文旨在強調待月,作者並未直接描寫月景,乃虛筆描寫。所以題幹敘述宜更精確。
4. 第21題:題幹上「明顯」一詞,用語上不夠清晰,會造成認知上的分歧。備選答案(C) 中「四周不盡山, 一望無窮水」亦口語,建議取更典雅的散曲,使本色派與典雅派區分「明顯」。
結語
從本次試題看來,多元閱讀的教學已是必然趨勢,因為中外古今之作都可能入題,而鑑賞分析能力的培養也是日後老師在教學上可以發揮的觸角,學生應多聆聽老師分析欣賞文本,充實自己在這方面的涵養。
不過,是否多元閱讀就一定能讓自己作答精準無誤呢?個人認為,作答技巧的訓練也是很重要的,如第6題,若你對杜甫詩學主張不甚清楚的情況下,也可以看出(C)(D)意思相近,而「自從建安來, 綺麗不足珍」與「不卑視齊、梁」的矛盾性;第9題也可以透過選項敘述去過濾文本所提供的線索;畢竟對選項敘述的辨識還是要縝密思索,否則像第7題的(A)、第13題(A)都是有誘答性的。
四十篇選文,在此次試題中可說是被命題老師發揮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多重選擇題,這個部份原本就是學生最能掌握的部分,學生更應正視這樣的命題趨勢,千萬不可捨近求遠。
指考非選擇的配分向來就有9與36、18與27兩種情況,學生在應考時依然得注意配分比重、投資報酬率的問題,調整應答的時間與心力。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九十九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國文考科
第壹部分: 選擇題( 佔5 5 分)
一、單選題( 3 4 分)
說明:第1至第17題,每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選項,劃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答對得2分,答錯或劃記多於一個選項者倒扣2/3分,倒扣至本大題之實得分數為零為止。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
1. 下列各組「」內的字, 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甲、因「噎」廢食/ 抒發胸「臆」 乙、「踔」厲風發/ 精雕細「琢」
丙、「惴」惴不安/ 意興「遄」飛 丁、太陽「熾」熱/ 旗「幟」鮮明
戊、桎「梏」心靈/ 「痼」疾難癒 己、不「屑」一顧/ 剝「削」勞工
(A)甲己 (B)乙戊 (C)甲丁戊 (D)乙丙己
【答 案】B
【測驗目標】字音的辨識與運用能力
【試題解析】(甲)ㄧㄝ/ㄧˋ(乙)ㄓㄨㄛˊ(丙)ㄓㄨㄟˋ/ㄔㄨㄢˊ(丁)ㄔˋ/ㄓˋ(戊)ㄍㄨˋ (己) ㄒㄧㄝˋ/ㄒㄩㄝˋ
2. 下列文句, 用字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她似乎很體諒我思母之情,絮絮叼叼地和我談著母親的近況
(B)翡冷翠稱為文藝復興搖籃之地,即因這個地方人文繪萃,人才輩出
(C)蟬聲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夏然而止,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
(D)中央山脈的中段在似近又遠的東方,從北到南一線綿亙,蜿蜒著起起伏伏
【答 案】D
【測驗目標】字形的辨識與運用能力
【試題解析】(A) 出自琦君〈髻〉。叼->叨(B) 出自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繪->薈(C) 出自簡媜〈夏之絕句〉。夏->戛(D) 出自陳列〈玉山去來〉。
3. 閱讀下文, 推斷□ 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地壇的古園彷彿就是為了等我,而□ □ □ □ 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腳。四百多年裡,它一
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 □ 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
又散落了□ □ □ □,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 史鐵生〈我與地壇〉)
(A)歷盡滄桑/ 粉飾/紙醉金迷 (B) 披星戴月/ 粉飾/ 玉砌雕欄
(C)歷盡滄桑/ 淡褪/玉砌雕欄 (D) 披星戴月/ 淡褪/ 紙醉金迷
【答 案】C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作品與詞義的辨識應用能力
【試題解析】選項中的詞義分別是──歷盡滄桑:比喻經歷無數事故與變化。粉飾:敷粉妝飾。紙醉金迷: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歸,旅途勞累。玉砌雕欄:玉石的臺階,刻鏤華麗的欄杆。「古園」不會移動,所以「披星戴月」一詞不妥;「□ □ 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一句為呼應前一句中的「剝蝕」、後一句中的「坍圮」,所以應用「淡褪」。
4. 下列各組「」內的字,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綱舉「目」張,百事俱作
(D)近拇之「指」,皆為之痛/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
【答 案】B
【測驗目標】字義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試題解析】(A)並列/牙齒(B)心靈(C)眼睛/細目(D)手指/用手指示
5. 下列是一段宋詞,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
甲、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
乙、重重封卷,
丙、密寄書郵,
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
須知道,這般病染,兩處心頭。( 蘇軾〈沁園春〉)
(A)丙甲丁乙 (B)丙乙丁甲 (C)丁甲乙丙 (D)丁乙丙甲
【答 案】D
【測驗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語譯:「我目不轉睛的看,後悔走上這層層樓台。隨意惹起心中愁緒,以致新愁比舊愁還多。在彩色的書信上寫滿了相思二字,而後重重彌封,再秘密投寄,料想信件到她那兒時,她一定經常都打開來看,每看一回就哭一回,你要知道,這樣的相思病,是兩邊心上都有。」就動作而言,乙在丙前,而丁又在乙丙前,故選(D)。
6. 閱讀下文,並依前後文意的連貫關係,選出下列填入文字的選項,何者錯誤?
唐代古文雖一直以復古為通變, (甲) ,而且「奇變不窮」。杜甫並不卑視齊、
梁, 而是主張「 (乙) 」; 又頗用心在新興的律詩上, 他要「 (丙) 」, 並且自許「 (丁) 」。( 朱自清《詩言志辨》)
(A)甲可填入「詩卻從杜甫起多逕趨新變」
(B)乙可填入「自從建安來, 綺麗不足珍」
(C)丙可填入「遣辭必中律」
(D)丁可填入「晚節漸於詩律細」
【答 案】B
【測驗目標】國學常識及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自從建安來, 綺麗不足珍」出自李白〈古風〉,語譯:「自從漢獻帝建安以來,詞藻華美不值得珍視。」此語與「不卑視齊、梁」是矛盾的。而「遣辭必中律」、「晚節漸於詩律細」則分別出自杜甫的〈橋陵詩三十韻〉與〈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可見杜甫非常注重詩的格律。
7. 閱讀下文, 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暢銷驚悚小說作家引起像丹‧布朗《達文西密碼》這麼大的爭議,並非第一次。
麥克‧克萊頓的《旭日東昇》曾讓《紐約時報》的周日書評罕見地找來兩位評
論家代表正反兩方意見,用兩全版討論了這部以1990年代日本跨國企業為題材
的小說,是否會挑起仇日情結?丹‧布朗深得麥克‧克萊頓的真傳,明白真正的驚悚絕不能只是紙上談兵,一定得讓故事中的爆點延燒到真實世界,足以讓讀者懷疑自己所存在的世界,震撼了既有的規則與想像,那才是真驚悚!( 改
寫自郭強生〈驚悚與懸疑之外──揭開丹‧布朗的文字謎團〉)
(A)麥克‧克萊頓的《旭日東昇》是《紐約時報》的周日書評
(B)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動搖了讀者原來所相信的世界
(C)《達文西密碼》與《旭日東昇》皆以美國的仇日情結為故事素材
(D)驚悚小說真正令人驚悚之處,是讓讀者發覺所生活的世界不存在
【答 案】B
【測驗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A)「書評」是指評論或介紹書籍的文章。麥克‧克萊頓的《旭日東昇》曾被《紐約時報》列為周日書評的題材(C)《達文西密碼》與《旭日東昇》都未以美國的仇日情結為故事素材(D)文中說:「真正的驚悚,───足以讓讀者懷疑自己所存在的世界,震撼了既有的規則與想像」此意為動搖了讀者原來所相信的世界,而非讓讀者發覺所生活的世界不存在
8. 閱讀下列先秦諸子對於「聖人」的描述,推斷甲、乙、丙、丁依序應為哪一家所提出?
甲、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乙、聖人之治民也,法與時移而禁與能變。
丙、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
丁、聖人之所以濟事成功,垂名於後世者,無他故異物焉,曰唯能以尚同為政者也。
(A)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B)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C)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D)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答 案】A
【測驗目標】重要國學與文化常識
【試題解析】
(A)出自《老子》第四十七章。語譯:「聖人不待踐行就能有所自知,不待實察就已能明澈,不必有許多的作為就能坐收事成。」「不為」是判斷關鍵詞。
(B)出自《韓非子.心度》。語譯:「所以聖人治理民眾,法制與時代同步發展,禁令和才能同步變更。」「法與時移」是判斷關鍵詞。
(C)出自《荀子‧性惡》。語譯:「聖人不斷累積思慮,透過人為努力,而制定禮義法度。」「習偽故」「生禮義」是判斷關鍵詞。
(D)出自《墨子‧尚同》。語譯:「聖人之所以能把事情辦成功、名垂後世,沒有別的原因,只是能夠以尚同的原則來行使政事。」「尚同」是判斷關鍵詞。
9. 閱讀下文,推斷「江右貴人」詩不再清淡、「小民傭酒館者」不復能歌〈渭城〉的原因為何?
昔人夜聞歌〈渭城〉甚佳,質明跡之,乃一小民傭酒館者,損百緡予使鬻酒,
久之不復能歌〈渭城〉矣。近一江右貴人,彊仕之始,詩頗清淡,既涉貴顯,
雖篇什日繁,而惡道坌出。人怪其故,予曰: 「此不能歌〈渭城〉也。」( 王
世貞《藝苑卮言》)
(A)心隨境遇而異 (B)學習不得要領 質明: 天大亮。彊仕: 40 歲。坌出: 叢出。
(C)未獲知音賞識 (D)浮誇而無實學
【答 案】A
【測驗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語譯:從前的人夜晚聽到有人唱〈渭城曲〉,都覺得唱得很好,即使是天亮了,都還能感受的樂曲的韻味無窮,這是一個受雇於酒館的小老百姓唱的,後來我花了上百個錢讓他賣酒,久了,他也不能再像以前把〈渭城曲〉唱得那麼好。最近有一個江南的顯貴人士,在他四十歲時,他的詩風淡雅,等到他地位顯貴後,雖然作品越來越多,但詩作弊端也紛紛出現。人們覺得很奇怪,我說:「這就是無法將〈渭城曲〉唱好的原因了。」
10. 閱讀下列宋詞,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
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賸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晏幾道〈鷓鴣天〉)
(A)上片表達昔日舞榭歌臺俱已成空的哀嘆 釭: 燈。
(B)下片感慨離別後無緣再見,相逢只能在夢中
(C)上片藉舞跳到月落、歌唱到風歇,極寫縱情綺筵的歡愉
(D)下片以燈火在夜中燃燒為喻,描述相思之苦夜夜在內心煎熬
【答 案】C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與鑑賞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語譯:「你穿起彩衣,深情地捧起玉杯,想當年即使已經喝醉,臉頰燒紅,你也是甘願的。連月兒也被你的舞姿吸引到楊柳樓中,歌聲則透過桃花扇底,散入風裏。 自從你我分別後,就一心盼望能再相見。好幾次在夢境裡我和你同在一起。今夜我舉起銀製的燈盞照了又照,就只怕這是夢中相逢罷了。」(A)上片表達昔日舞榭歌臺的歡樂(B)下片表達重逢時如在夢中的感受(D)下片作者以燈火來確認此次的重逢
11. 韓愈年幼而孤,由長兄、長嫂撫養成人,因此與姪韓老成情如兄弟。貞元十九年,韓老成過世,韓愈撰〈祭十二郎文〉悼之;若韓愈要為韓老成另撰一幅輓聯,最恰當的選項是:
(A)梓里共瞻師道立,我徒悵望哲人萎
(B)手足悲值風雨夕,國家憂慟脊令原
(C)回首前塵忝居父執,傷心舊夢敬輓幽魂
(D)當年硯共芸窗冰雪聰明推第一,此日歸真返璞精魂縹緲欲招三
【答 案】C
【測驗目標】應用文的知識與運用能力
【試題解析】韓愈和韓老成雖情同手足,但實為叔侄關係。(A)由「師道」一詞判讀為哀輓老師。(按:「梓里」是故鄉之意。)(B)由「手足」一詞判讀為哀輓兄弟。(按:「脊令」是一種水鳥。飛翔時相互共鳴、共擺尾。當脊令失去居處而棲止於高原,便鳴叫尋其同類。「脊令在原」比喻兄弟有急難。)(C)「父執」一詞泛指年齡相當於父親這一輩的人。故此聯應是長輩對晚輩的哀輓。(D) 由「硯共芸窗」一詞判讀為哀輓同學。(按:「芸窗」是書齋之意。)
12-13為題組
閱讀下列短文, 回答12-13題。
我教書多年,還存一點好奇心,每當我教到最後一堂課時,就會發問卷給學生:今年你最喜歡哪些詩和文? … … 幾乎有十一、二年,票選第一名的作品都是契可夫的「Mi s e ry」。
這篇小小說講一個駕馬車的老頭,獨生子死了,在大雪紛飛的冬夜到戲院門口載客。上車的客人都急著教他趕路,他卻嘟嘟噥噥訴說著兒子的死。於是,客人們就產生了六、七種不同的反應。大多數人都教他閉嘴,快趕路! 甚至有人用皮靴踢他、罵他糟老頭。另有一兩個旅客表示關心, 問了他兒子的情況,不過,他們仍然很快地忘記了有這麼回事。人總是那麼健忘,尤其是對別人的事。這故事很簡單, 敘述也沒什麼花俏之處,研究生們會這麼重視它,令我頗覺得欣慰。因為這個小小說完全講內心世界,呈現的是心境。老馬車夫在大雪中送完了客人,最後回到他簡陋的屋子,牽著馬入馬廄時,他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聽到我的話之後,還有一點同情的樣子。契可夫用他悲憫的眼睛,來看別人對他人悲傷的反應。( 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
12. 依據上文, 推斷下列關於契可夫小說「Mi sery」的敘述, 正確的選項是:
(A)故事中出現的人物不超過五個
(B)以車夫一個晚上的載客經歷為故事主線
(C)採用倒敘手法,向前追溯歷次的載客經過
(D)車夫認為聆聽他說話,還有一點同情的,只剩紛飛的大雪
【答 案】B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與鑑賞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A)文中說「客人們就產生了六、七種不同的反應」所以出現的人物應不只五個。(C)採用順敘手法,描述車夫喪子載客的過程 (D)車夫認為聆聽他說話,還有一點同情的是「馬」。
13. 上文作者對學生喜歡「Mi s ery」而頗覺欣慰, 主因應是樂見:
(A)學生能仔細審視社會底層的貧窮
(B)學生能理解小說作者的悲憫情懷
(C)學生能被人與動物之間的情誼所感動
(D)學生能分析簡單而不花俏的敘事技巧
【答 案】B
【測驗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Mi s ery」有以下幾種意思:1. 痛苦、苦惱、苦難、不幸 2.常發牢騷的人 3. 窮困;悲慘的生活。作者認為契可夫在〈Mi s ery〉這篇小小說中用他悲憫的眼睛,來看別人對他人悲傷的反應,而這篇小說又是學生最喜歡的作品,顯然學生能體察到契可夫的用意。
14-15為題組
閱讀下列短文, 回答14-15題。
他站在門前的階梯上,伸手到褲子後口袋裡拿大門鑰匙。咦,不在這。在我脫下來的那件褲子裡。得去拿來。那衣櫥老是嘰嘎作響,不好去打擾她。剛才她翻身的時候, 睡得正香呢。他悄悄帶上大門,又拉緊一點,直到門底下的護皮輕輕覆住門檻,像一張柔軟的眼皮。看起來是關緊了。反正到我回來前沒關係吧。( 大衛‧洛吉《小說的五十堂課》節錄詹姆斯‧喬伊斯《尤里西斯》)
14. 下列關於上文情節的敘述, 正確的選項是:
(A)「他」關上門之後,才發現身上沒帶鑰匙
(B)「他」不確定鑰匙是在衣櫥裡還是在褲子口袋裡
(C)「他」因體貼「她」睡得正香,寧可不回房間拿鑰匙
(D)「他」擔心不鎖門會令「她」睡不安穩,還是決定拿鑰匙鎖上門
【答 案】C
【測驗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A)「他」悄悄帶上大門是在發現身上沒帶鑰匙後(B)「他」確定鑰匙是在衣櫥裡的褲子口袋裡(D)「他」擔心打開衣櫥會令「她」睡不安穩,所以決定不拿鑰匙來鎖門
15. 下列關於上文的分析,錯誤的選項是:
(A)全文以「第三人稱」( 他) 和「第一人稱」( 我) 的敘述觀點交錯進行
(B)全文由兩個動作( 門前摸褲袋、帶上大門) 及動作時的獨白所構成
(C)第一次的獨白是「他」的想法, 第二次的獨白是「作者」的想法
(D)文中的兩段獨白,是為了呈現故事人物腦海中的思緒活動
【答 案】C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與鑑賞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C)第一二次的獨白都是「他」的想法。
16-17為題組
閱讀下列短文, 回答16-17題。
滄州南一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 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 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 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數里外。( 紀昀〈河中石獸〉)
16. 下列四圖, 何者最接近「老河兵」對「河中石獸」移動原因的分析?
(A) (B)
(C) (D)
【答 案】A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語譯:滄州南邊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隻石獸也一起沉入河底。過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也想尋找沉入水中的兩隻石獸,最後也沒有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搖著幾隻小船,拖著鐵耙,找了十多里也看不到石獸的蹤影。有一個講學的人在寺廟裏教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子的性質又鬆又輕,石頭埋在沙裏,越沉越深。沿著河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佩服他說得很有道理。一個老水手聽了這種說法,又笑著說:「只要石頭掉落入河裡,就應當從上游尋找它們。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鬆又輕,水沖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衝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沖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頭必定掉在坑穴裏。像這樣衝擊,石頭再轉移。不停地轉移,於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頭,本來就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豈不是更加荒唐嗎?」依照老水手的話,果然在幾里外的地方尋到了(石獸)。
17. 上述故事的主要寓意為何?
(A)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B)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C)研究學問不可草率從事,須有充分的準備
(D)研判事理宜盱衡諸種因素,勿以一二常情臆斷
【答 案】D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將講學家與老河兵的說法加以對照,可知老河兵對物理的認知才是正確的,且本文最後實有「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諸語,其意為「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麼可拘泥於一般事理主觀推斷呢?」可見本文的主旨與(D)相近。
二、多選題( 2 1 分)
說明:第18至第24題,每題各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出正確選項,劃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每題3分,各選項獨立計分,每答對一個選項,可得0.6分,每答錯一個選項,倒扣0.6分,整題未作答者,不給分亦不扣分。在備答選項以外之區域劃記,一律倒扣0.6分,倒扣至本大題之實得分數為零為止。
18. 閱讀右詩, 選出詮釋符合詩意的選項: 在時光與家事不斷的洗染下
您的頭髮從黑洗到白, 從白
又染成了灰, 一如錯落的蘆葦
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
留下一道一道深陷的紋理
在您曾經舒坦飽滿的額上
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
從春到秋, 從玫瑰豔的清晨
到梅蕊香的黃昏──面對您的額紋
我讀不完大地的包容與隱忍
( 向陽〈額紋──給媽媽〉)
(A) 詩中描寫母親髮色的變化, 意謂母親
既為家庭付出,也隨著歲月年老
(B) 「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意謂母親
因年老而不再追逐流行,改留長髮
(C) 「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意謂母親
的額紋令我驚覺歲月無情,不禁顫慄
(D)「讀不完大地的包容與隱忍」是以大地
承載萬物的宏博無私象徵母愛的偉大
(E) 詩中以「清晨的玫瑰」、「黃昏的梅
花」形容不同階段的母親,以「錯落
的蘆葦」形容頭髮
【答 案】ADE
【測驗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B)「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意謂母親因年老與操勞而掉髮,所以髮際線越來越高 (C)「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意謂母親以自己的青春換得作者的成長茁壯
19. 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嘉靖皇帝讀罷奏疏,其震怒的情狀自然可想而知。傳說他當時把奏摺往地上一摔,嘴裡喊叫:「抓住這個人,不要讓他跑了!」旁邊的宦官為了平息皇帝的怒氣,就不慌不忙地跪奏:「萬歲不必動怒。這個人向來就有痴名,聽說他已自知必死無疑,所以他在遞上奏本以前就買好一口棺材,召集家人訣別,僕從已經嚇得通通逃散。這個人是不會逃跑的。」嘉靖聽完,長嘆一聲,又從地上撿起奏本一讀再讀。
嘉靖沒有給予海瑞任何懲罰,但是把奏章留中不發。他不能忘記這一奏疏,其中有那麼多的事實無可迴避,可是就從來沒有人敢在他面前那怕是提到其中的一丁點!皇帝的情緒顯得很矛盾,他有時把海瑞比做古代的忠臣比干,有時又痛罵他為「那個痛罵我的畜物」。有時他責打宮女,宮女就會在背後偷偷的說:「他自己給海瑞罵了,就找咱們出氣!」(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海瑞— — 古代的模範官僚》)
(A)海瑞上奏疏前,群臣進言,大多迴避事實,多所顧忌
(B)海瑞上給嘉靖皇帝的奏疏言人所未敢言,卻直指事實
(C)摔奏摺、撿奏摺再三重讀的動作,刻畫嘉靖皇帝亟欲從奏疏中一一找出海
瑞罪狀的憤恨心理
(D)從嘉靖皇帝有時把海瑞比做忠臣比干,有時又痛罵他為「畜物」,可知海
瑞表裡不一,行事反覆
(E)從宮女背地裡說皇帝:「他自己給海瑞罵了,就找咱們出氣!」可知嘉靖皇帝對海瑞的指陳感到又羞又惱
【答 案】ABE
【測驗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C)(D)均表現了嘉靖皇帝對海瑞直言的矛盾心理
20. 下列文句,敘述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的選項是:
(A)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B)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C)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D)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
(E)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
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答 案】ABC
【測驗目標】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
(A)出自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語譯:「月光照映下的夜景,尤其美得無法形容:那花朵的姿態、柳條的風情、山巒的面貌、水波的含意,都呈現著一種特別風趣韻味。」
(B)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語譯:「每到農曆十五的夜晚,明月照滿了半邊的牆,桂樹的影子錯落有致,風吹影動,輕盈可愛。」
(C)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語譯:「有時瀰漫湖面的煙霧完全散去,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千里,水面上浮動的月光像是跳躍的黃金,靜謐的月影,如同沈浸在水中的璧玉。漁夫們用歌聲互相唱和,真是快樂到極點!」
(D)出自《聊齋.勞山道士》。語譯:「於是道士把筷子丟向月亮。只見一個美人,從月光中走出來,開始不滿一尺,到達地面,竟與人同高。纖細的腰秀麗的頸子,翩翩地跳著霓裳舞。」此非月景的描摹,而是道士法術的呈現。
(E)出自蘇軾〈水調歌頭〉。語譯:「我舉起酒杯來,向那萬里無雲的天空癡問:「什麼時候才有明月呢?月宮裏今夜是那年那月呢?我想駕著長風飛到天上去,又怕那玉砌的高樓會讓我冷得受不了。」無愉悅之情。
21. 早期的散曲頗受北方民歌影響,文句直率質樸,以通俗化、口語化為特點。下列散曲,風格明顯符合上述特質的選項是:
(A)獨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萬遭。肯不肯疾些兒通報,休直到教耽擱得
天明了
(B) 舊酒沒,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
出一個鵝,閒快活
(C) 掛絕壁枯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周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裏
(D)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
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E)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 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答 案】AB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與鑑賞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所謂「直率質樸 、通俗化、口語化」,其實就意謂著不需解釋、讓人一讀就懂的作品。五個選項中,(C) (D) (E)有典故、文詞亦較典雅。
(A)出自白樸〈得勝樂〉。(B)出自關漢卿〈四塊玉〉。(C)出自盧摯〈沉醉東風〉。「掛絕壁枯松倒倚」化用自李白〈蜀道難〉中的「枯松倒掛倚絕壁」;「落殘霞孤鶩齊飛」則化用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D)出自白樸〈沉醉東風〉。「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可見作者在對仗與設色上的用心;「煙波釣叟」化用唐代張志和的典故,他隱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E)出自張可久〈人月圓〉。「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諸句都是從歷史的興替來說明「興亡千古繁華夢」的現象。
22.《論語‧ 公冶長》:「御人以口給, 屢憎於人」,「屢憎於人」是「常常被人所憎」之意, 屬於「被動句」。下列含有「於」的句子, 也屬於「被動句」的選項是:
(A)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B)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
(C)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
(D)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E)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答 案】CE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作品與文法的能力
【試題解析】(A)出自賈誼〈過秦論〉。語譯:「鋤柄和木杖,並不比鉤戟和長矛鋒利」。「於」為「比較」之意(B) 出自李斯〈諫逐客書〉。語譯:「減損人民去增強仇敵的力量,使自己國內空虛,又在外跟各國結怨」。「於」為「在」之意(C) 出自司馬光〈訓儉示康〉。語譯:「在上位的人慾望少,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可以依循正道行事」。「於」為「被」之意。(D) 出自《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語譯:「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當年晉文公流亡在外,經過鄭國時,鄭文公對晉文公未加以禮遇,且暗中勾結楚國,對晉懷有二心」。「於」為「對於」之意(E) 出自蘇軾〈赤壁賦〉。語譯:「山水環繞,草木茂盛,這不就是當初曹操被周瑜困住的地方嗎」。「於」為「被」之意。
23. 下列各選項畫底線的文句,是對其前面的文句( 未畫底線者)進行「舉例說明」的是:
(A)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
以傷先帝之明
(C) 風至,硫氣甚惡,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
(D)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 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E)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
【答 案】DE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A)出自陶潛〈桃花源記〉。「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並非在說明漁夫向太守報告發現桃花源一事的經過(B) 出自諸葛亮〈出師表〉。「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並非說明臨終託孤之事(C) 出自郁永河〈北投硫穴記〉。「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 是視覺摹寫,而「風至,硫氣甚惡」是聽覺摹寫,二者無關 (D) 出自曹丕〈典論論文〉。世人雖認為班固與傅毅不相上下,但班固卻以「下筆不能自休」評論傅毅,可說明文人相輕之理(E) 出自《孟子》。以「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來說明不忍人之心
24. 在言談書寫中讚美對方,除了能讓受話的對方有好印象,也有助於達成交際目的。下列敘述, 敘說者選用「讚美對方」的技巧的選項是:
(A)紅拂投奔李靖時對李靖說:「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未有如公
者。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故來奔耳。」
(B) 張良對項羽說:「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
(C) 劉姥姥遇見賈惜春時說:「我的姑娘! 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兒,還有這個能幹, 別是個神仙托生的罷。」
(D)孟嘗君對馮諼說:「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
(E) 蘇轍在給韓琦的信中說:「轍之來也,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 」
【答 案】ACE
【測驗目標】閱讀理解作品的能力
【試題解析】(A)出自杜光庭〈虯髯客傳〉。「閱天下之人多矣,未有如公者」意謂「我看到很多好的人才,可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有讚美之意(B)出自〈鴻門宴〉。語譯:「沛公不能再喝酒了,無法當面告辭。他叫我奉上一對白璧,再拜送給您大王;一對玉斗,再拜送給您大將軍。」無讚美之意(C)出自《紅樓夢》。「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兒,還有這個能幹,別是個神仙托生的罷。」「好模樣兒」「能幹」「別是個神仙托生的罷」都有讚美之意(E)出自左傳〈馮諼客孟嘗君〉。語譯:「我為了一些瑣事勞累不堪,心煩意亂,生性又懦弱愚昧,忙於國家大事,因此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介意,竟然有意替我到薛地收債嗎?」無讚美之意(E)出自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於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 」意謂「就山來說,我已經見過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就水來說,我已經見過黃河的寬廣與深度;就人來說,我已經見過歐陽公,可是仍以沒能謁見您為憾事。」故有讚美之意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佔4 5分)
說明:本大題共有二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務必寫在「答案卷」上,並標明題號。
一、文章解讀(18 分)
閱讀框線內的文字,並根據你對《楚辭‧ 漁父》和屈原的了解,說明文中如何描述屈原的外貌?這些描述凸顯了屈原性格上的何種特徵?請以200—250字加以說明。
( 漁父) 睡了一覺,下午的日光還是一樣白。
他一身汗,濕津津的,恍惚夢中看到一個人。
一個瘦長的男人吧,奇怪得很,削削瘦瘦像一根枯掉的樹,臉上露著石塊一樣的骨骼。眉毛是往上挑的,像一把劍,鬢角的髮直往上梳,高高在腦頂綰了一個髻, 最有趣的是他一頭插滿了各種的野花。
杜若香極了,被夏天的暑氣蒸發,四野都是香味。這男子,怎麼會在頭上簪了一排的杜若呢?
漁父仔細嗅了一下,還不只杜若呢! 這瘦削的男子,除了頭髮上插滿了各種香花,連衣襟、衣裾都佩著花,有蘼蕪,有芷草,有鮮血一樣的杜鵑,有桃花,柳枝。漁父在這汨羅江邊長大,各種花的氣味都熟,桂花很淡,辛夷花是悠長的一種香氣, 好像秋天的江水… …
「你一身都是花, 做什麼啊? 」
漁父好像問了一句, 糊裡糊塗又睡著了。( 蔣勳〈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__
【寫作提示】
本題是從四十篇古文中變化出題,蔣勳改寫了《楚辭.漁父》中漁父與屈原相遇的橋段,主要是為了測驗學生的文章鑑賞能力、文學知識及闡述說明的能力。
在文本中,蔣勳主要是以譬喻與象徵的手法來描繪屈原的外貌。
1. 譬喻的部分:如:「削削瘦瘦像一根枯掉的樹,臉上露著石塊一樣的骨骼。眉毛是往上挑的,像一把劍」,屈原身形削瘦、臉骨突出,凸顯了屈原在人濁我清的環境下不被認同的孤寂;臉上的劍眉,則又反射出他器宇不凡、不願隨俗浮沉的孤高與特立獨行形象,將〈漁父〉中屈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乎」的心理狀態轉而作一種外貌的呈現。
2. 象徵的部分:如:「鬢角的髮直往上梳,高高在腦頂綰了一個髻」,凸顯了屈原即使在面對生命的寥落,依然堅持自我的端整;「除了頭髮上插滿了各種香花,連衣襟、衣裾都佩著花」,芬芳四逸的香草在《楚辭》中向來就是用來表現高潔,屈原滿身的香草,則顯露了他滿懷著一身的理想與堅持。其中「桂花很淡,辛夷花是悠長的一種香氣」也都暗指有才德、有理想的人那內斂含蓄又禁得起檢驗的精神特質。
二、作文(27 分)
生活中總會碰到一些料想不到的事,面對意外之事,該如何處理,處理之後可以讓人獲得什麼樣的體悟?請以「應變」為題,寫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議論、敘事、抒情皆可,文長不限。
【寫作提示】
「應變」一題,就是「因應變化」之意。在多變的時代中,應變心理的儲備與能力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在撰寫本文時,應審慎選擇可發揮的資材,最好是與自身經驗有關的,如此才能凸顯題材的真實性與撰寫者的誠懇度,如考試失利、家庭變故、人際關係的失和等都是可以著墨的材料,取材後又需加以剪裁鋪陳,並書寫自己的因應之道,內心的轉折體悟,以記敘、抒情、議論兼容的筆法,由實到虛,作完整的描述,這就會是篇符合題旨、結構完整的佳作。
寫作時,學生若希望作品能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破題時或可以名言佳句入手、或以古人事例為證說明,凸顯自己學以致用的能力,但須以簡潔筆法概括陳述。在描述自我經驗時,仍應以簡潔生動為要,避免冗長與細碎,壓縮了因應與體悟鋪陳空間,造成頭重腳輕、前後失衡的狀態,畢竟後者才是本文寫作的關鍵。在題材的選擇上也應注意其延伸性與發揮性,如此才能使文意有足夠得空間轉折,使文章境界獲得提升。這些都是學生在面對較通俗的題目時,所需特別經營與著墨的致勝關鍵。
總之,學生若能掌握「鳳頭、豬肚、豹尾」的寫作要領,應該就能將本題詮釋得飽滿而精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